目錄
疫情下,不少人會在家工作,兩孩之母、曾是診所經理的賴淑雯(Suki)亦不例外,孩子同時在家網課,頓時一屋「擠滿人」,於是她整理家居希望騰出空間,更漸漸對收納產生興趣,繼而修讀日本收納課程並成為全職整理收納師,上門替人執屋。同時,她培養孩子整理收納的習慣,增強他們的判斷力及自律性,有助健康成長。
Suki曾做話劇團及舞蹈團的Marketing工作,每當有表演時便要開夜班及OT,對當時要照顧大女的她很吃力,於是便轉做診所經理,負責行政及公關工作。當疫情來襲時她開始在家工作,一對仔女亦在家上網課,家庭忽然「熱鬧」起來。「家裏迫滿人空間有限,於是我來一次大規模的執屋,由廚房開始,發現有很多雜物,最多是洗潔精、洗衣粉及調味料,大部分未開及已過期,相當浪費。」
執屋不久,屋企又再次凌亂起來,執完又再打回原形,於是她便上網睇片學習,並修讀日本整理收納專家協會的課程,在理論及實踐並用下終把家居整理妥當。家居有一番新氣象,同時亦出現人生轉捩點。「周六日會兼職做整理收納師,但因診所工作忙,又要照顧一對仔女,人生總是要有取捨,就像執屋一樣。」於是她辭職並於3年前創立Little Space小空間,提供整理收納顧問服務。
整理收納應該從小做起,Suki會培養孩子的習慣。「讀幼稚園時,我開始讓他們執書包,自行把手冊及功課放入袋內,執好書包便放在門口,代表已完成。升上小學後,整理書包的複雜度較高,要有先後次序,書包最前是放經常用的手冊,隨後便順着課堂次序排列書籍,如英文、中文及常識等,最後是功課、家長通告及回條。」
要培養孩子整理物件,家長要先讓他們學會物品分類法。「記得不要分類得太仔細,否則他們日後很難執行,例如玩具可以分為Lego、車仔及Barbie公仔等,讓孩子更易理解及整理。而且在整理收納時,家長必須跟小朋友有商有量,因為孩子才是用家,家長不是給他們指令,而是按他們能力而定下收納的方向,這才能持之以恒。同時亦要尊重小朋友對物品的喜好,可定期跟他們檢討一些物品的去留,從中決定要留下還是捨棄。」
Suki說孩子懂得整理收納,會帶來很多好處。「為物品選擇去留,可訓練他們的判斷力。而且亦更能善用時間,因物件放得有條理方便使用,不用尋物浪費時間。孩子自動自覺執拾個人物品,會養成自律的個性。」
Suki當上收納師3年,當中有不少媽媽客人,她發現不少「個案」背後是另有故事。「有個一家三口家庭,兒子擁有極多玩具,原來媽媽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,於是便買玩具作補償。當我問兒子最喜歡哪一個玩具時,他竟然取出一個籃球,並指着樓下球場說︰『我最想同媽媽打波。』原來小朋友的需求跟父母的想法有很大落差,物質並不能取代親子時間,其實孩子最渴望是父母的陪伴。」
香港家庭生活富裕,經常出現物資過多的情況,Suki力勸父母要謹慎消費。「家長經常埋怨孩子把物件亂放,家居變得凌亂,其實家長撫心自問︰『孩子的物件是誰買呢?』,家長需要反思,要審慎購物,因父母的習慣會一代影響一代,故必需要正視。」
撰文︰招美寶
相片︰被訪者提供
美術︰梁政敏